01
結局不是完結
無須多介紹,《1988》可能是「漢化」最成功的韓劇。
韓國tvN自2015年11月在周五周六晚播,隔年1月才播完。
這期間,中國觀眾也同步追劇,揪著蛛絲馬跡,老公猜得不亦樂乎。
在它之前,兩部請回答系列《1994》《1997》收視傲人,加上又是同一班底,作品少而精的導演申源浩,和綜藝編劇成功轉型的李祐汀再聯手,《1988》果然創下當年有線台最高收視。
每集近1個半小時,從1988年9月的一個尋常傍晚開始,切開雙門洞那讓人無法逃離的魔力日常。
一想起來,記憶里首先出現的是這一幕,幾個媽媽站在家門口,用分貝一個個把躲在阿澤房間里的孩子揪回來吃飯。
《1988》完結了嗎?
它其實更像我們心底的一段往事,沒有確切的起點,也沒有標志性的大結局。
最后一集,「再見我的青春,再見雙門洞」。
重頭戲是雙門洞唯一一場婚禮。
善宇和寶拉結婚。
五家人和朋友坐在了一起,看著德善爸爸和善宇媽媽最驕傲的孩子手挽手。
一場婚禮照出了胡同里兩個最堅硬靈魂的柔軟。
成東日和成寶拉,一個嬉笑怒罵大咧咧,仿佛沒心沒肺,一個脾氣暴躁性格執拗。
明明都是溫柔的人,面對彼此,偏偏別扭生硬。
飯桌上,媽媽做了父女倆都愛吃的泥蚶。
一個猶猶豫豫地夾菜,一個直截了當地回絕。
李祐汀還是厲害,用一團鞋里的衛生紙,逼出女兒的愧疚和成熟。
父女倆的兩封信,也徹底劃開了這對父女之間個性的壁壘。
胡同里的第一個孩子,結婚成家。
雙門洞對于這五家人來說,也變得越來越擁擠和不便。
1999年的首爾,公寓越來越流行。
善宇結婚,肯定是搬出來住了,年少暴富的阿澤自然也會緊跟其后。
時間不就是這樣,它推著你往前走,同時也推開了和你一起走的人。
遇到喜歡的劇,Sir也會去搜花絮。
但《1988》的花絮不像是劇組日常,更像是那個年代的紀錄片。
他們好像真的是生活在雙門洞的一群人。
官方花絮記錄了20集的婚禮現場。
正片里是婚禮從準備到儀式開始、度蜜月等各種正常流程。
但花絮呢,捕捉的都是婚禮流程的每一個間隙。
大堂外頭,是被派出來幫忙的余暉和阿澤(誰讓他最不怕冷),眼看賓客快坐齊了,他們還在一起玩。
婚禮快要開始了,鏡頭掃進了大堂。
機靈的德善朝鏡頭打招呼。
正峰正在給女票喂海螺包。
正煥媽帶著兒子在婚禮候場區調侃。
順便被喂了一嘴豹子女士和金社長的狗糧。
你看這畫面,能分得清誰是正片,誰是花絮?
在第20集播完后。
《1988》還在不斷產生新的「劇情」。
演員們錄綜藝節目,柳俊烈看到羅美蘭。
人還沒下車呢就隔著車窗笑著喊媽媽(歐麻),一見面就是個熊抱。
那高興得臉皺成一團的「丑樣」還被老媽吐槽了。
羅美蘭跟著幾位媽媽和爸爸約吃飯,一進門,豹子女士也只看得見自己那冤家。
「老公」也是脫口而出。
其他媽媽更不用說。
聊天必比娃。
誰家孩子最好?
統一隊形,「我家的」
成東日接起惠利的電話第一句都是「是粑粑」。
喂她吃牛肉時也不遮掩地提醒「嘴張小點啦」。
連最小的珍珠也是。
2年后珍珠上節目見到善宇,徑直跑向他。
哥哥呢,也直直地盯著妹妹。
胡同里的這幾個小孩,5年里也私下聚過不少。
(羅英錫還把幾兄弟從慶功現場拐去非洲錄綜藝)
合作完一部戲。
好像他們彼此也共享了一段人生。
雙門洞的那些人沒有消失。
走入各自的生活中,像你和你的朋友、父母一樣的人。
02
家人可以選擇
最近珍珠上熱搜了。(不是丁真的那一匹)
小演員珍珠一張近照,就沖上了中韓兩地熱搜。
眼看她長大了,多像我們留不住也回不去的舊時光。
《1988》是一卷家庭錄像,家長里短的雞毛蒜皮拍得生動有趣,塑造出一個個迥異又飽滿的人物。
在《1988》選角時,當時《請回答》已經交出兩部大火作品,所以不愁找不到名演員。
可導演組還是堅持選角,且只有一個原則:適合。
曾經畫風是四肢靈活身段曼妙的女團門面的惠利,絕對想不到,自己能被選上演德善,竟然是因為自己最不愛豆的一面。
真實生活里的德善,大咧咧的,一點都不怕生。
笑起來分貝賊拉響,搞得跟她第一次見面的媽媽李一花還暗自為她擔心,「怎麼說也是演員,也是公眾人物」……
腦子里也一根筋,做節目被問被選上時啥感覺。
主持人給了得體的提示:會不會「既擔心又興奮」?
她倒好,不下台階。
直接承認「其實只有狂喜哈哈哈哈」
不止性格像,德善的經歷,也和惠利本人同步。
比如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,五個人擠在房子里,直到中學后才有所改善。
比如拍德善最喜歡的奶奶去世前一天,惠利的奶奶也走了。
這種奇妙的勾連,也不止她。
阿澤,試鏡時拿的是《1994》里七封的劇本,那是七封給媽媽寫的一封信,他的試鏡內容是要念信。
每次念到「媽媽」時,他就忍不住哽咽,嘴里要很費力才能發聲。
嗓子眼堵著,他念不動。
媽媽在他小學4年級就去世了,那兩個字里,裝了太多委屈和想念。
「好想媽媽啊」
朴寶劍本人私下個性很溫和,從不說臟話。
但熟悉的人知道,他很有決斷力。
他們一起去非洲旅行,善宇想貪杯,被他嚴厲拒絕,原因是耽誤第二天工作。
還記得阿澤的B面嗎?
喝牛奶、生活自理能力不強的廢柴外皮下。
勝負欲極強,游戲要贏第一,圍棋要當冠軍,喜歡的女孩要寵到底。
(唯一個性差距大了點的就是成寶拉,寶拉前期是霸道兇得過分了哈)
演員選好了。
如何讓他們看上去,真的像一家人?
花時間,等。
還不像的地方,照著演員的特質去微調:
「如果發現非常適合演員的部分
就會修改角色特點
讓演員最大限度看起來有魅力」
可能還有人不知道,胡同里這五家人的長輩,都把自己的真名給了角色。
德善他爸成東日還被導演要求,「去片場前千萬別看劇本」。
因為他的各種即興都極為精彩。
靈巧的眼波,貢獻無數台詞外的笑點。
靈動的雙足,塑造了一萬種下班打(踢)卡(煤球)姿勢。
△ Sir保證,德善爸在20集里每一次下班動作設計都不同
胡同里的三金花就更不用說了。
大姐豹子女士羅美蘭是狂野掛,說話直爽,最煩矯情。
最有錢,審美和行事最簡單粗暴。
常年套著一件豹紋針織衫,下身還得來條碎花睡褲。
意大利面,能給你整成韓式手拌面;漢堡牛排,能給你煎成排骨。
二妹李一花最文靜,最少女。
還記得德善家地歪,從柜子底下撈出了一個粉色內內時,德善爸媽有點不好意思嗎?
看得出那粉色內衣就是德善媽媽的了……
媽媽很溫柔,衣服呢,也以純色和看著舒適的(仿)羊絨為主。
對孩子全身心付出,說話和和氣氣。
小學畢業,雖然沒啥見識,口才也不怎麼利索,膽子小。
可遇到娃出事,她就恨不得化身神奇女俠。
聽到學習不好的兒子想當歌手,她忍不住想起自己年輕時也去參加過歌唱大賽。
那時候被老媽的一盆涼水澆醒了。
她也把這盆涼水,如數給了兒子。
小妹善英可以說綜合倆姐優點。
特別能嘮,簡直飯局活寶。
有她在,天就不會聊死;每一個笑話,都能等來笑聲。
這仨聚一起(做姐妹),18禁是保留項目。
他們之間的微妙反應。
甚至比很多家人之間還親切,比大多數的鄰居都熱心。
我們用《1988》尋找著過去的鄰里氛圍,彌補著自己原生家庭的各種缺憾。
我們看不夠他們的家長里短。
就像是認了一群遠房親戚。
當年代、懷舊成為了套路,國產劇在用各種「時代的眼淚」或「集體記憶」,急吼吼地戳我們淚穴的時候。
是否忘記了。
《1988》這個和我們語言不通,離得十萬八千里的故事,究竟是什麼連接了我們記憶里珍藏的角落?
人情味,人情味,還是人情味。
03
歡迎你到雙門洞做客
不知道你們發現沒,五戶人家很少按門鈴。
因為住的太近了。
稍微遠點的,嗓門拉高綽綽有余;隔得近的,索性就趴在墻頭、隔著柵欄直接聊。
但即便是這麼用不著的道具,劇組也花了心思。
家境差一點的善宇家,門鈴是簡單的按鈕,聲音是最標準的「嗡~嗡~」
家境最富的正煥家,門鈴外觀奢華,聲音也是定制版,一聲聲的鳥叫——就是當年正峰彩票公布時的BGM。
仔細看會發現,每家每戶的門鈴長得都不一樣,各有風格的同時,又和每家的家庭狀況很配合。
家中的一切道具,不為還原年代,不為符合史實。
而是可以讓你,在里面真的生活。
房間里擺著的游戲機,也能開機直接玩。
比如第5集媽媽手上在勾的毛線織品,之后就替換了客廳電話下白色蕾絲桌墊。
比如11集羅美蘭讓老公下班回家霸道點,多買點豆包。
這一集的中間就能看到阿澤家的晚飯也是豆包。
但凡看過《1988》的人,絕對最討厭這種探班:
韓國綜藝《TAXI》趕在劇組基地要拆之前,再回去了一趟雙門洞。
他們拉開了東龍家的門。
換了鞋進去的玄關,仿佛施工現場一般的破爛。
???
他的家拍攝地另有所在。
實際是韓國第十代總統崔圭夏先生家。(如今是只要申請就能免費參觀的文物)
哪怕Sir當年在刷完劇時就看到過這個節目,每次看劇都會自動屏蔽這個事實。
你跟我說東龍離家出走那晚,敲了門就沒進去?
我不信。
娃娃魚推門就是家,1988年他家就在胡同里住,離正煥家不遠,在房間里聽就能知道哪天豹子女士煮了排骨。
(娃娃魚聽力驚人,胡同附近誰家的車聲都辨別的一清二楚,所以阿澤收到水果籃子的時候,他就第一時間上門要吃的去了)
每次出門前都要揶揄一下自己可憐。
其他小伙伴出門前都跟家里大喊,唯獨自己;周末飯點呢,只有他沒有老媽大嗓門召喚。
沒辦法,胡同里就他是雙職工家庭。
老爹是學校里的教導主任,老媽是保險公司連續5年的銷冠。
他的故事支線最少。
從小除了學習,樣樣精。
能唱會跳,rap技術也超群,是雙門洞知心小哥。
德善迷茫自卑,他讓她找到自己喜歡的人;正煥為爸媽的小情緒不得解時,也只找娃娃魚支招。
可是他也有自己的苦惱。
為了引起注意,鬧離家出走。
結果父母因為太忙,都沒發現。
這是不是更心寒?
他干脆也放棄了,跟高年級的學長去玩摩托。
受傷出事鬧到警察局才讓媽媽意識到兒子的委屈。
可東龍多好哄,陪著吃一頓海帶湯飯,就跟媽媽抖落了攢了半年的雙門洞八卦。
所以別再說娃娃魚戲份少了,他只是生活沒那麼精彩好嘛?
這個不夠精彩,沒有多少存在感的人物。
或許正好說明了《1988》的底味——不須急火快煎。
每個人真實的溫度,才是敲開觀眾心房的密碼。
所以哪怕它和現在很多劇一樣,也造星,破紀錄,出CP。
但《1988》有著別人偷不來也學不像的一點:
它不敢對生活造次。
摒棄掉創作者全部的居高臨下和想當然,謙遜地觀察每一道平凡的紋理。
直到今天,Sir還不斷在后台的留言聽到有人說:
「我又刷了N遍《1988》……」
看不夠的,哪里是劇。
而是我們怎麼也不愿意放手的一段歲月。
是我們希望能夠永遠駐足,不要升學、不要長大、不要所有一切未來,「這麼日復一日下去該多好」的人生。
《1988》播完了5年。
也陪我們走過了5年。
在今后的日子里,它還會繼續,一如往常。
筷子沒拿好會被拍,枕頭抱得不對會被罵。
家里的飯菜,還是那麼吸引人,每次吃飯總要老媽叫好多遍。
不管經歷過多少世事,我們的人生一直保留著「初始設置」,閉上眼,就立刻出現那一幕:
把門推開。
一家人都在啊。